东北林业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4-02 】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推进学校建设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宣传抗疫精神,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质量、绿色、创新、合作”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奋进之笔”,圆满写好“收官之笔”,创新谋好“开局之笔”,以优异成绩迎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强化理论学习和思想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系统、准确地学习领会新思想的精髓要义,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校师生员工头脑,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自我革命,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以弘扬抗疫精神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育“回头看”检视活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2.高质量完成精准扶贫任务。举全校之力,认真落实中央扶贫精神和要求,综合发挥党建、科研、教育、人才等优势,将教育扶贫与服务龙江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做好泰来县对口扶贫工作,持续推进科技、教育、消费和捐赠扶贫工作,完成“6个200+”任务目标,推动泰来脱贫不返贫、脱贫攻坚,推进泰来乡村振兴,力争精准扶贫模式再出新亮点。

3.全面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发挥教师党支部作用,加强支部共建,推进党建工作服务地方发展。培育“一学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项目,抓牢“述党建、评党建、考党建、看党建”杠杆,打造新的品牌亮点。加强党校教育、党员培训,举办二级党组织书记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定期召开党组织书记工作论坛,搭建好交流研讨平台。

4.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加强政治训练和实践锻炼,提高治理水平,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督促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认真履职尽责,做好干部调配和援派工作。实施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干部工作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干部选拔和职级晋升并行的激励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配置和引育政策。

5.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监督执纪问责。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健全管党治党责任制,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丰富宣传警示教育形式,坚持“两个经常抓”和“两个重点抓”,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和党纪党规教育。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完善监督执纪相关制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以巡视整改和主题教育整改为抓手,强化政治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推进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主动监督。完善巡察工作制度,开展第二轮校内巡察和第一轮巡察“回头看”,强化巡察结果运用,确保巡察工作实效。

6.加强意识形态和统战工作。掌握主动权,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执行情况督查,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健全舆情信息监控机制。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开展宗教信仰普查工作,做好信教人员教育引导,维护民族团结,严防宗教渗透。加强党外人士思想引领,增进政治共识。支持参政党自身建设,做好党外优秀人才储备,搭建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平台。发挥党外资源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和学校发展。

7.加强宣传工作和文化建设。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宣传抗疫精神,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宣传活动,选树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加强媒体融合发展,凝聚改革发展共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挖掘工作亮点和先进事迹,讲好“东林故事”,传递“东林声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校史编撰,推广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推进校史馆升级改造、红色文化书屋建设,创建文明校园。启动7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

8.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机关“三创一改”活动,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一线调研,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质量,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进政务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创新线上管理与服务,优化工作流程,精简会议和文件,推进便民服务。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

二、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9.着力构建育人新格局。推进“树人”工程,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发挥“十大育人”体系功能,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加强思政课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出台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整体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强化导师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方面的运用,制定师德先进评选办法,树立优秀典范,弘扬高尚师德。

10.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硬件建设、健全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生命阳光”教育为主线,提升“心理育人”能力。配齐建强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与专科医院共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增加必修课学时,丰富选修课内容,加强心理类学生社团建设,开展“生命智慧”主题教育。增设一处团体辅导室,实现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公寓“心灵驿站”小屋的全覆盖。修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坚持心理危机排查常态化和全覆盖,建立“家校联动、学校医院联合”的工作模式,健全四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网络。

11.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1:200要求足额配备辅导员,成立“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中心”,相关政策向辅导员倾斜,增强辅导员职业责任心和荣誉感。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生态文明教育,丰富“双新”和“启航”教育计划。加强中国大学生在线和易班平台深度共建,打造网络思政主阵地。完善“德育学分”,落实研究生思想品德评定实施办法。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推进“诚信档案”建设,实现写实日常化,把诚信情况与奖惩、推免研究生等挂钩。巩固发展资助育人成果,完善“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模式。开展学业帮扶活动。创新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

12.引领和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深入开展“青春向祖国告白”活动,继续办好《东林文化大讲堂》《东林师说》《成栋讲坛》《校友讲坛》等,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持续打造“美丽中国、绿色东林”生态文明专项社会实践品牌。落实学校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劳动教育,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磨炼意志,锻炼品质。承办好2020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推进共青团改革任务落地,激发团学组织活力。改革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等制度,突出特色,裁撤“僵尸社团”,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13.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以目标任务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支撑学科与一流学科的融合,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融合,推动一流学科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强化学科优势,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团队,搭建学科平台,服务国家战略,力争标志性成果有突破。统筹“双一流”建设引导专项经费,加强执行进度检查和绩效目标考核,压实监管责任。

14.加快推动一级学科管理。坚持特色立校,明确学科定位,持续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培育新兴特色学科。制定学科团队管理办法,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科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一级学科体系,加快推动一级学科管理。

15.加快提升学科整体水平。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行业、地方发展需求,统筹队伍、资源、机制等建设,保持一流学科优势和特色,提升学科整体水平。研判学科评估体系,整合优势资源,力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出台加强学科建设的意见,完善学科建设实施细则。积极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法学、土木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材料化工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实现博士点新突破。

16.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强“稳留引培”人才工作。制定2020—2022年人才引进规划,加大引进力度,建立任务清单,拓宽引进渠道,创新引进方法,优化引进流程,探索人才引进“放管服”试点工作,推进年度“百人进校”计划。注重发挥成栋学者培育计划和特聘岗位遴选等校内政策的激励作用,全力支持申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充分挖掘人才资源潜力。

四、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7.加快一流本科建设。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改革,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建好一流本科专业,着眼“六卓越一拔尖”和“四新”建设,探索“林业+”教育和新林科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修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构建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机制。以OBE培养理念为导向,深化考试方法和教学方法改革。合理编制招生计划,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优秀本科生荣誉学位制度。健全教学荣誉体系。试点开展校内课程评估,探索以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和院部教学状态评估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模式。继续推进专业认证,做好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家进校认证和农林类专业第三级专业认证申报工作。全面推行校园APP跑,推进体育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做好本科生在线教学工作。

18.加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制定研究生教育实施方案。完善一级学科课程体系,构建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加强“院士金课”等研究生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快公共课结构改革。构建硕士分类培养模式,完善博士转硕士、学位学历分离、退学等分流淘汰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与监督体系。探索建立毕业研究生发展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大优博计划和重点学科直博生推免力度,提高生源质量。完善研究生招生体系,健全博士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下放招生管理权限,开展自命题科目试题库建设,确保质量和公平。落实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做好研究生在线教学与指导、学位授予工作。

19.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扶持一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充实一批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选树一批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和集体。着力构建创意创新创业、师生联创、本硕博共创等新模式,组建大学生创业联盟,召开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年会,努力形成集课程、实践、比赛、孵化等多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20.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利用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等各类就业平台,精准对接企业等用人单位,着力开展线上招聘活动,确保毕业生有效就业、高质量就业。及时宣传、落实、用足国家和各地、各层面的就业新政策新措施,精简就业手续和流程,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优选精品网络就业指导课程,开通网上生涯规划咨询服务,帮扶就业困难群体。

21.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做好部分外事审批工作,筹备召开学校外事工作会议。加快推进与美国俄勒冈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学生项目。做好引智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选派校际交流学生,落实“2020海峡两岸高校园林创意设计实践工作坊”对台交流项目。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与非洲高校合作。加强留学生的招生宣传、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国情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知华爱华友华的国际学生。继续推进孔子学院建设,争取尽快实质运行。

五、坚持服务社会,加快提升科研整体实力

22.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聚焦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和地方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强化自主科研计划,谋划基金项目和科技奖励的申报等工作,力争在国家基金立项数量和经费总量上实现新突破。瞄准基础研究前沿,支持原始创新,形成研究特色。加强重点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管理制度,筹备重点科研平台评估验收工作,加强团队规划建设,指导PI选拔工作。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验收工作。推进材料学院和哥廷根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卡大学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推进林业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华大集团野生动物国家基因库建设。积极开展“重大(重点)科技基础条件(基地)”建设。推进科技期刊资源的整合优化。筹办第八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和学校科技工作会议。

23.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创新联盟”等,继续推进战略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刚需机制”,争取横向经费有较大增长。落实学校支撑东北经济全面振兴科技发展行动方案,针对秸秆、稻草转化利用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推进智库建设。做好深圳、广州研究中心的前期对接和论证工作,探索异地开展科研等办学活动的新模式。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开展科研、科普教育活动,推进国家级博物馆建设申报工作。扩大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规模,提高社会效益。

六、坚持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4.推进治理体系建设。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落实“一线规则”。加强依法治校,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启动学校章程修订工作,加强制度系统清理,增强制度执行力。不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探索重心下移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筹备召开第七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暨第十四次工代会,推进二级教代会建设。推进信息公开,健全信访与信息工作机制。加强与地方、林草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等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发挥理事会、校友会和基金会作用,推进理事会和校友会换届工作,突出学院主体作用,制定加强校友工作的实施细则,筹办第三届全国校友创新创业大赛,拓宽募资渠道,争取大额捐赠的新突破。

25.推进事业发展规划。强化“十三五”规划的监督检查和落实执行。启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谋划未来五年事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凝练发展理念和方向,制定发展路径和措施,提出关键核心指标,增强规划刚性要求,统领和牵引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推进黎明教育科研基地的定位和规划工作,做好前期规划审批工作。

26.推进绩效工资等人事机制改革。“以任务为基础,以业绩为导向”,加快推进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制定各单位实施细则,构建上下联动、责权明晰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体系,让教师潜心人才培养、潜心学术研究。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深化人才分类发展与多元评价,让人才回归本位,落实破“五唯”要求,修订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晋升办法,制定第五轮专业技术正高级岗位聘任条件。完善实验系列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机制,突出实验技能和岗位贡献的导向作用。制定奖励管理办法,修订全职博士后支持计划、职员岗位聘任办法等。推进机构人员数量核定及科级机构调整,完成“三定”工作。

27.推进专项改革和林场规划。全面落实校属企业改革方案,理顺责权利等关系,形成由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管理,各校属企业管理规范、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健全的管理体系。做好关停企业的后续处理,完成保留企业的负责人调整,继续推进“僵尸企业”“空壳企业”的注销,加强对科技园公司的风险防控。编制帽儿山林场综合改革方案、现代林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推进全国林科实践教学共享基地建设、长期科研基地建设,推进林权证办理工作。

28.加强财审管理和内部控制。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校园风气。建立奖惩机制,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加强智慧财务建设,完善基于用户体验的财务报销服务体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修订校内财务制度,制定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规程、工程审计办法、内控审计办法、法律事务管理办法等。加强财务收支和经济责任审计、工程管理审计,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和整改。加强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夯实教育事业发展基础

29.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全国一盘棋原则,坚决做到“五个一律”,加强联防联控、严防严控,完善防控方案,做好防控准备,抓好信息排查、在线教学、日常管理、就业工作、心理疏导、困难帮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严格校园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健康。

30.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安全保卫宣传教育、监督检查、治安巡逻,维护校园治安与交通秩序。加强政保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外籍人员的管理工作。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建立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和“监督”机制,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全过程管理。继续加强帽儿山与凉水林场、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的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维稳、保密和总值班工作。

31.加强保障条件建设。建立基于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的监督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建立统一的校园管理、物业保洁、绿化养护等制度体系和服务规程。推进林学科研楼、3号学生公寓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楼宇修缮和校园绿化工程。继续推进科技大厦处置工作。加快推进房产资源优化配置和科研用房有偿使用工作,出台各学院房产资源调配整体方案,完成机关教辅单位办公用房调整工作,出台房产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落实“专管共享和统管共享相结合”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推动学院建设有特色的院级共享平台。全面改革后勤内部管理体制、激励考核机制等,加快机构整合,理顺内部职责,探索数字化后勤建设,利用移动终端建立校园一站式服务模式,打造“忆东林”餐饮品牌,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

32.加强图书和网络服务。完成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建设,提升图书馆智能化水平,做好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的验收工作。推进智能填表系统建设及应用,完善校园卡虚拟卡系统功能,实现校园食堂、商超使用微信校园码支付。继续加强网络服务支撑能力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确保网络顺畅和安全。

33.持续增进师生福祉。做好2020年货币化补贴发放和2021年货币化补贴预算工作。挖掘体育场馆潜能,既保障教学和师生文体活动需要,又增加经济社会效益。开展教职工节日生日慰问、困难教职工慰问等活动,推进“职工之家”建设,多解难事、多做好事。做好师生体检和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急救技能和健康知识培训。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根据省养老保险改革进程,以工资总额全口径为基数缴纳教职工养老保险,增进教职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