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创新创业导师和获奖选手与我校师生云端相聚,分享参赛经验、剖析商业计划书写作、创新项目思路,我校学子创新创业热情被广泛激发。2019级经济管理学院统计学专业童洁同学表示:“我以前做项目不成体系,感觉即便有好的想法也很难表达出来和实施下去,通过这5讲的学习我有了思路,更重要的是我有了目标,因为一些课程的细节让我很感动,他们是因为热爱而坚持,我想做和他们一样的人。
为进一步做好备赛工作,努力实现以学促赛、以赛促创、价值引领、敢闯会创。创新创业中心于3月18日到3月20日间在“钉钉直播间”开展了第一期云端训练营课程,此次培训营共计5讲,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浙江5位国内知名创新创业导师和获奖选手,与同学们共进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创新创业之旅。
3月18日晚,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宋续明,为我校师生开展主题为挑战杯竞赛申报书撰写及参赛经验介绍线上培训第一讲,观看人数近1500人。宋续明在讲述过程中引经据典、清晰明了,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我校学子对创新创业比赛的高度热情!宋老师从背景介绍、选题、作品申报书撰写以及后期培训等四方面展开。对于未来的评审,评委会更侧重于科技含量、实用性与经济型、创新点等方面,建议大家要做一些让评委眼前一亮、意想不到的科技发明作品。在项目选题部分,他首先分析了几个优秀的特等奖作品,强调作品要有明确的科学性、先进性、学术性、实用性、可信性与科普性。对于申报书的撰写,宋老师指出申报书直接决定了比赛成绩,同学们的文字功底要扎实,遵守条理清晰,内容简约,注重细节三条原则。整个讲座井井有条,由浅入深,有理论指导,也有实际案例,同学们纷纷表示意犹未尽。
3月19日晚,由上海交通大学挑战杯特等奖获得者赵国成同学为大家带来了他的参赛经验分享。在讲座中,他站在参赛者的角度,详细讲述了从赛前准备到赛后总结的整个参赛过程。他说:“如果把竞赛比作盖摩天大楼,那么我们的选题对应着地段,我们的做题对应着质量,我们的讲题对应着销售”。他谈到,在作品立意上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关注极端环境,国情国策和国情战略给我们的启发;在查新调研上,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可以帮助我们规避设计,提供可以参考的文献论据;除此之外,提醒大家作为参赛者要有独到的见解,进行联想和对比,展现出创新性。“我们的比赛就像一场场辩论,一次次马拉松,虽然辛苦,但也其乐无穷。”他通过对以往参赛作品“一种适应于极稀软地质的可悬浮履带式特种水下作业智能机器人”等的赏析,使得以上提到的知识更加易于接受,可谓入木三分。
3月20日上午,著名投资人、全国高校创新投资服务联盟副秘书长、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蒋楠,为我们详细剖析了商业计划书的写作思路。蒋老师强调,行业市场分析要具体且有针对性,与要做的事紧密相关,避免空泛论述,同时,在描述市场背景时,需要对竞争格局和已有产品或服务做简要分析,表明当前项目的差异化机会。在“如何做及现状——how”部分,蒋楠老师举例苹果公司、海底捞等著名企业,详细讲述了如何量化、客观、真实的阐述产品核心竞争力。在最后,老师还介绍了文创类产品应该如何准备制作PPT等。
20日下午,浙江大学博士陈杰为大家带来他的参赛经历呈现。讲座中,他以“挑战杯”大赛哲学社科类论文撰写及案例分析为框架,从选题方向、备赛技巧、答辩问辩、评分标准等方面展开讲座,带领同学们经历了“挑战杯”整个答辩过程。他提出评审政策会更侧重于社会影响力、经济价值与学术价值等,要让评委清晰地看到学生本人在挑战杯中的真实贡献度。其次,在评分细则部分,他为同学们解析了在答辩过程中,如何组织语言,暗示评委老师,我的学术价值、科学性与社会性如何体现;在最复杂的财务分析中,采用真实数据与估算的方法,合理推测,是完全符合作品标准的。陈杰指出,挑战杯的精髓是“挑战逐梦,科创报国”。希望我们青年一代能够有着科创报国的情怀,并通过科创的手段,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一讲,是由中国邮电大学刘丹老师带来的关于红旅赛道的精彩分享。在对团队的分析中,刘老师指出:团队的构成要符合项目所需要用到的能力,同时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结合与支撑——技术专家与领域专家的结合,关键是叙述团队成员能否将他的专业知识与本项目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项目的可信度;项目团队应该先进行团队主创人员的介绍,再写到专家以及外部智库给予团队的支撑。将红色筑梦青年之旅赛道进行了总体梳理,重点把握,帮助大家答疑解惑,打开思路。
各位老师倾囊相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大家在一片感激和愉悦中度过了此次培训之旅,同学们表示培训后,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不断完善参赛项目,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努力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奋斗在创新创业大赛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