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节能收费科紧紧围绕节能减排核心任务,以系统化管理、精细化运作为抓手,在供暖保障、用水用电管理、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及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全面发力,切实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校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供暖保障与节能改造方面,科室坚持“保障运行”与“节能降耗”并重,积极与供热企业协调沟通,确保热源充足稳定;通过加强供暖系统日常巡查与定期检修,保障系统平稳运行。在2023-2024年度冬季供暖期间,在确保供暖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运行、精细调控等措施,大幅度节约供暖经费,圆满完成该采暖季保障任务。同时,科室系统总结了本年度供暖工作,完成《2023—2024年度学校供暖工作情况报告》的撰写,并前瞻性地制定了《供暖节能改造方案》,为后续节能技术改造提供依据。此外,已全面完成2024-2025年采暖季各类供暖合同的拟写与签订工作,为下一阶段供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针对部分区域存在的供暖顽疾,科室深入调研,拟定了《东北林业大学灵通供暖区域二级管网改造方案》《医院区域供暖系统改造方案》以及《14-16号学生公寓供暖系统问题调研和解决方案》,并对医院及14-16号公寓实施了针对性改造,有效解决了因管网失衡、热散失严重导致的多年供暖难题。
在用水管理与节水宣传方面,科室积极拓展校外合作,联合哈尔滨市水务局、哈尔滨市国学会,成功承办了“感江河大爱·书岁月情怀”——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书法绘画创作大赛暨优秀作品展,以艺术形式提升了师生节水护水意识。为持续深化节水工作,贯彻《节约用水条例》等文件精神,科室提前谋划,协调省生态环境厅、水利厅、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已完成《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东北林业大学节水主题书法绘画大赛活动方案》的拟写工作,旨在通过常态化宣传教育,普及节水知识,引导全校师生共建节水型校园。
在用电管理与非传统能源利用方面,科室大力推进用电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对校区内商户全面启用了预付费电表,并与移动、联通、电信、铁塔四家通信运营商正式签订了统一的范式用电协议文本,实现了用电的预付费管理,有效保障了电费回收、促进了节约用电。为服务绿色出行,学校建成12台7KW汽车充电桩,并已完成相关配套设施及收费系统的准备工作。后勤保障部在做好充电服务保障的同时,注重维护学校资产权益,已组织完成对充电桩运营成本的核算,并拟写了《关于启用充电桩收费的请示》。此外,为科学合理地回收学生公寓用电成本,降低学校运行成本,科室于2024年10月启动了对国内50所高校学生公寓用电收费情况的调研工作,并完成了《关于国内高校学生公寓用电收费调研情况报告》,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在制度建设与内部管理方面,科室注重建章立制,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完成了《关于规范空调安装使用的通知》及《空调安装审核管理细则(试行)》的拟写与发布,并依规开展了旧有空调统计和新装空调审核工作。同时,协调校办在OA办公系统中建立了后勤保障部《空调安装审批流程》,实现了线上审批,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提升了服务效率。内部管理上,制定并实施了《节能收费科临时用工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和《节能收费科规范化办公标准》,激发了人员活力,提升了办公效能。科室还顺利完成了教育部后勤协会《高校后勤“三全育人”特色实践研究》及《新时代高校物资共享平台建设与研究》两项课题的拟写与结题工作,提升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能力。
在绿色创建与育人实践方面,学校的节能低碳工作获得国家级认可,于2024年4月成功创建“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为贯彻“三全育人”要求,科室积极推动“后勤学校”建设,将“节能低碳 绿色东林”理念融入育人全过程,研究设计了东林节能系列育人课程。该系列第一课联合土木与交通学院开展,组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100余名学生,通过丹青楼教室的理论讲座与威立雅一号换热站的现场教学、实地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上了一堂生动的供暖节能体验课,有效引导学生认识节能重要性,投身节能实践。在反食品浪费方面,协助教工食堂、处办,联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6个省直机关开展了“践行光盘 有你有我”宣传活动,营造了勤俭节约的校园风尚。
在日常管理与专项工作方面,科室扎实完成了2023年度教育部能源数据的统计、汇总与上报工作;按要求完成了2025年度节能水电暖改造项目的申报;完成了《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自评报告》的统计、汇总、拟写及评审复核工作。同时,节能收费科持续履行日常收费与节能巡查职责,确保了各项节能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和能源资源的规范管理。
节能收费科在2024年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构建了覆盖能源使用、管理、育人等多维度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显著提升了学校的能源管理水平和绿色发展的软实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