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信息公开网站 | 发布日期:2014-10-30 】

为建立健全我校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处置行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保证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学校稳定,依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教育系统自然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特制订本预案。本预案所涉及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是指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发生对学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害,对教学秩序造成影响的事件。

1.工作原则

1.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尽可能地降低或消除突发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服从指挥,积极配合

要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人员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3积极预防,预防和应急相结合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学校成立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八个工作组。

2.1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职责

学校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其他学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主要包括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资产处、后勤服务总公司、校医院、保卫处、工会、财务处、专家公寓、网络信息中心、基建处、资产经营公司、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是:制定和完善学校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负责学校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及培训活动,做好灾害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加强灾害信息报告和预警措施,组织开展学校先期应急处置行动,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请示报告。

2.2工作组及其工作职责

2.2.1综合协调工作组(责任单位:学校办公室。具体负责人:学校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如下:

(1)密切注意政府部门对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信息,发布灾害警报信号;

(2)负责协调落实各救援小组工作预案的制订和演练;

(3)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负责指令的传达及紧急会议的召集工作;

(4)负责做好与专业救援人员的联络工作;

(5)对事故救援进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预案;

(6)汇总灾情相关数据;

(7)落实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2.2医疗救护工作组:(责任单位:校医院。具体负责人:校医院院长)

(1)开展紧急救护工作;

(2)组建医疗队并配备一定的急救设备;

(3)配合地方专业救护队伍抢救、转运和医治伤病员;

(4)及时监测饮用水源、食品等,确保饮食安全;

(5)疫情实施紧急处置,控制疫情发生、传播和蔓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6)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

(7)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

(8)落实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2.3安全保卫工作组:(责任单位:保卫处及各相关单位师生员工,具体负责人:保卫处处长)

(1)按一定的秩序有规律地疏散;

(2)保护现场,划定警戒范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不安全区域;

(3)引导专业队伍前往事故地救援;

(4)与后勤保障工作组配合,把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5)维护学校的治安秩序,严防不法分子捣乱;

(6)配合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调查;

(7)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

(8)落实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2.4后勤保障工作组(责任单位:后勤服务总公司,资产处。具体负责人:后勤服务总公司总经理、资产处处长)

(1)准备好应急救援的各种物资;

(2)安排、落实被疏散人员的场地、临时生活的各种设施和用品;

(3)负责做好救护现场的各种水电气供给与切断工作;

(4)及时将水电进行切断与开启,抢修和恢复电力、通讯设施,保障校内电力供应和通讯畅通;

(5)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

(6)落实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2.5善后处理工作组(责任单位:学校办公室、学生处、工会。具体负责人:学校办公室主任、学生处处长,工会主席)

(1)负责对受灾师生进行慰问,关注师生动态;

(2)负责对救灾物资的发放;

(3)对受灾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司法服务;

(4)负责对受伤师生家属的接待和善后处理工作;

(5)负责统计灾情相关数据;

(6)落实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2.6宣传报道组(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网络信息中心。具体负责人:党委宣传部部长、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1)组织开展突发自然灾害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

(2)组织抗灾救灾新闻宣传报道及新闻发布会;

(3)组织新闻单位进行抗灾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

(4)落实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2.7学生安全工作组(责任单位:学生处。具体负责人:学生处处长)

(1)及时引导学生到达安全地带;

(2)做好特殊时期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3)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4)组织学生进行抗灾救灾;

(5)统计学生灾情相关数据和信息;

(6)落实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2.8涉外事务工作组(责任单位:国际合作处。具体负责人:国际合作处处长)

(1)组织开展外国专家和留学生的救援工作;

(2)做好外国专家和外国救灾人员的接待工作;

(3)落实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其他部门根据学校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及救灾工作需要展开工作。

3.等级确认与划分

根据国家有关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实际以及对学校产生的影响,学校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Ⅳ级:特别重大事件(Ⅰ级)、重大事件(Ⅱ级)、较大事件(Ⅲ级)、一般事件(Ⅳ级)。

3.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指自然灾害对受灾地区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害,对该地区的教学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3.2重大事件(Ⅱ级)

指自然灾害对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的事件。

3.3较大事件(Ⅲ级)

指自然灾害对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较大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

3.4一般事件(Ⅳ级)

指自然灾害对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一般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一般影响的事件。

4.应急处置

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1应急的前期

(1)校内信息报送与处理。发现灾情前兆时,校内的每一位师生员工,各单位、部门应及时把信息报送学校办公室。

(2)发生灾情后,学校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应通过电话或其他快速通讯方式在事发0.5小时内将灾情信息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必要情况同时向当地政府报告。

(3)当电话和文件报送系统因灾害受到破坏时,学校应通过所有可能的安全、稳定的通讯方式将灾情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地报送到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地方政府。

(4)报送灾情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校舍损坏程度(损坏和倒塌面积)、涉及人员、破坏程度及人员伤亡情况等。

②事件的起因、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发展趋势估计;

③学校已经采取的措施;

④事件处置过程和结果;

⑤其他需要报送的事项。

(5)启动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指令,校内各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要求做到通讯畅通,及时到指定地点接受任务开展工作。

(6)学校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听取现场抢救组的情况汇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向全校师生发出灾情预警;

②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害信息;

③与有关部门的现场工作组保持联系;

④全校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

⑤灾情发生后,校领导应及时视察灾情,慰问受灾师生,并根据灾情发生的大小不断进行核实后,组织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前往学校进行物资和人员的救助。

4.2应急的中期

(1)出现灾情后,由学校统一报警,报警以后,对119、120等各专业人员进场进行引导,以保卫处为主,其他部门、单位人员协助做好引导工作。

(2)根据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下设八个工作组的分工及职责,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工作组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别开展工作。

(3)根据灾害类型,采取停课、延迟放学或者统一组织和指挥师生员工迅速疏散到避难场所。

(4)划出保护区,展开对伤员的抢救,积极开展自救、互救,根据灾害类型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做好人员的疏散等应急救援工作。

(5)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和火灾的扩大蔓延,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6)组织受威胁员工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及师生员工心理疏导。

(7)当政府相关部门到达现场并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时,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有关人员要积极配合,做好道路引领、师生安置、师生员工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置工作。

(8)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全力保持通讯、联系渠道畅通,以利于应急处置需要。

(9)做好灾情信息的发布工作和对校园秩序的维护工作。

(10)学生部门、工会和人事部门分别对疏散、伤亡、失踪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统计,国际合作处负责统计外国教师、专家和留学生,清点造册,包括姓名、性别、学院(单位)、班级等相关的身份,并把名单报综合协调组汇总。

(11)以上各项均可在地方救援力量的帮助配合下同时进行。

4.3应急的后期

(1) 学生部门、工会和人事部门分别对获救、受伤、死亡、失踪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统计,综合协调组进行汇总;资产、财务部门对财物的损失进行统计汇总,并报给综合协调组。

(2)学校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本次发生灾情的经过、采取的应急措施及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在听取领导的批示后,对善后事宜进行处理。

(3)各应急救助工作组对救助行动进行总结,不断完善本部门的应急预案。

(4)做好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

(5)组织专业人员对受灾师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救助。

(6)尽快复课,根据灾情调整教学、考试和师生生活安排。

(7)开展灾后救助。做好受灾师生的转移、安置、医疗和救济工作,对在灾害中死亡人员进行人道主义抚恤,接受外界对学校提供的紧急援助。

(8)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恢复教学秩序,保证教育教育教学的延续性。制定重建工作方案,在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重建工作。

(9)其他需要开展的工作。

4.4应急的解除

根据政府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指令,当灾情稳定或消除时,及时发布解除应急状态。

5.附则

5.1本预案是东北林业大学处置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工作文件,各部门、单位应遵照执行,各工作组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工作组的具体工作预案。

5.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6.附件

6.1 名词解释

6.1.1自然灾害:包括在我国发生的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6.1.2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指自然灾害发生对受灾地区学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害,对教学秩序造成影响的事件。

6.1.3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学校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6.1.4灾情预警:指根据气象、水文、海洋、地震、国土等部门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对灾害可能影响的地区和人口数量等损失情况做出分析、评估和预警。

6.2 灾害分级

6.2.1洪水灾害

(1)特别重大洪水灾害包括:

①某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

②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③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④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造成灾害发生区域30人以上死亡、财产损失在100万元以上。

(2)重大洪水灾害包括:

①一个流域发生大洪水;

②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

③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④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

造成灾害发生区域10人以上、30人以下人员死亡,或学校财产损失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3)较大洪水灾害包括:

①数省(区、市)同时发生洪涝灾害;

②一省(区、市)发生较大洪水;

③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

④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或小型水库发生垮坝;

造成灾害发生区域3人以上、10人以下人员死亡,或学校财产损失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4)一般洪水灾害包括:

①数省(区、市)同时发生一般洪水;

②数省(区、市)同时发生轻度干旱;

③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险情;

④大中型水库出现险情;

造成灾害发生区域人员受伤,或学校财产损失在10万元下。

6.2.2 地震灾害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包括:

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包括:

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6.2.3 地质灾害

(1)特别重大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包括:

①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②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重大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包括:

①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②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较大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包括:

①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②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一般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包括:

①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②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6.2.4其他自然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别参照以上列出险情和灾情级别。

6.3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6.3.1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做好防风准备;

②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热带低压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

③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热带低压影响的室外物品。

(2)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进入防风状态,建议幼儿园、托儿所停课;

②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撤离;

③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④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⑤其它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3)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建议中小学停课;

②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③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④停止室内大型集会,立即疏散人员;

⑤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⑥其它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4)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 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停课(除特殊行业);

②人员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④其它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6.3.2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暴雨预警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1)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 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家长、学生、学校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采取防御措施;

②收盖露天晾晒物品,相关单位做好低洼、易受淹地区的排水防涝工作;

③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④检查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降低易淹鱼塘水位。

(2)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

③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

④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⑤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3)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人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已有上学学生和上班人员的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④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6.3.3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地区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温预警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1)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①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有关部门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③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④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⑤媒体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相关部门、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2)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以上。

防御指南:

①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②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防火;

③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④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6.3.4寒潮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对寒潮预警标准中的大风标准,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以下标准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审批。

(1)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热带作物及水产养殖品种应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风措施;

②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寒潮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③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④要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⑤在生产上做好对寒潮大风天气的防御准备。

(2)寒潮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做好人员(尤其是老弱病人)的防寒保暖和防风工作;

②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防风,对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有关水产、农作物等种养品种采取防寒防风措施;

③其它同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3)寒潮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加强人员(尤其是老弱病人)的防寒保暖和防风工作;

②进一步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保暖和防风工作;

③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和大风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④其它同寒潮黄色预警信号。

6.3.5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驾驶人员注意浓雾变化,小心驾驶;

②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注意交通安全。

(2)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浓雾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居民需适当防护;

②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

③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3)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受强浓雾影响地区的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和轮渡暂时封闭或者停航;

②各类机动交通工具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

6.3.6雷雨大风预警信号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到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到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做好防风、防雷电准备;

②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雷雨大风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学生停留在安全地方;

③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人员应当尽快离开临时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雷雨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2)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达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妥善保管易受雷击的贵重电器设备,断电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②危险地带和危房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千万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出现雷电时应当关闭手机;

③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④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⑤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人员撤离;

⑥其他同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3)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人员切勿外出,确保留在最安全的地方;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和碰撞;

④其它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4)雷雨大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其它同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6.3.7大风预警信号

大风(除台风、雷雨大风外)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做好防风准备;

②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大风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

③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2)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进入防风状态,建议幼儿园、托儿所停课;

②关紧门窗,危险地带和危房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③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④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⑤其它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3)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建议中小学停课;

②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③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④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和碰撞;

⑤其它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4)大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的大风,或者已经出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的大风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停课(除特殊行业);

②人员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其它同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6.3.8沙尘暴预警信号

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

②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

③把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影响的室外物品。

(2)强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用纱巾蒙住头防御风沙的行人要保证有良好的视线,注意交通安全;

②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老树下逗留;驾驶人员注意沙尘暴变化,小心驾驶;

③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注意交通安全;

④各类机动交通工具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

⑤其它同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3)特强沙尘暴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人员应当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不要在户外活动;推迟上学或放学,直至特强沙尘暴结束;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受特强沙尘暴影响地区的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和轮渡暂时封闭或者停航;

④其它同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

6.3.9冰雹预警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1)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防御指南:

①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雹和防雷电准备;

②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小汽车等;

③老人、小孩不要外出,留在家中;

④将家禽、牲畜等赶到带有顶蓬的安全场所;

⑤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或大树底下,出现雷电时应当关闭手机;

⑥做好人工消雹的作业准备并伺机进行人工消雹作业。

(2)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的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防御指南:

①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其它同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6.3.10雪灾预警信号

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雪灾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影响的降雪。

防御指南:

①相关部门做好防雪准备;

②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准备;

③农牧区要备好粮草。

(2)雪灾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相关部门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②驾驶人员要小心驾驶,保证安全;

③将野外牲畜赶到圈里喂养;

④其它同雪灾黄色预警信号。

(3)雪灾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必要时关闭道路交通;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

③做好对牧区的救灾救济工作;

④其它同雪灾橙色预警信号。

6.3.11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①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②驾驶人员应注意路况,安全行使。

(2)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①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②公安等部门注意指挥和疏导行使车辆;

③驾驶人员应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

④其它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3)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①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

②必要时关闭结冰道路交通;

③其它同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