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第六届教代会
暨第十三次工代会文件之三
|
伍海泉
2014年11月7日
(审议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大会委托,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学校财务工作,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
一、2009—2013年学校财务收入情况与分析
(一)收入的基本情况
2009—2013年学校总收入分别为:95927.65万元、71073.79万元、82118.99万元、89188.82万元、106674.21万元。学校近五年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总收入年平均增长13.13%。其中,2009年收入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财政一次性化债资金17800万元,在职、离退休职工一次性住房货币化补贴11610.72万元,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专项资金4500万元。
(二)收入构成
1.财政拨款
2009—2013年财政拨款分别为:54308.94万元、37001.30万元、47741.76万元、55710.57万元、72565.39万元。财政拨款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61%、52.06%、58.14%、62.46%、68.03%。财政拨款年增长18.04%。
2.其他收入
学费住宿费收入分别为:16673.12万元、16306.72万元、16326.58万元、15418.33万元、13916.54万元。
科研经费收入分别为:6456.98万元、9187.89万元、10504.57万元、10511.75万元、11204.90万元。
产业等附属单位上交收入分别为:134.56万元、34.02万元、532.85万元、25.80万元、134.79万元。
捐赠收入分别为:169.79万元、30.65万元、101.92万元、428.19万元、50.38万元。还有一些其他零星收入就不一一汇报了。
综上分析,学校收入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拨款的增加。
二、2009—2013年学校财务支出情况与分析
(一)总支出
根据高等学校“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学校2009—2013年(剔除结转自筹基建支出的影响)收支大体平衡,个别年份略有结余。
(二)支出结构
人员支出分别为:39578.84万元、32696.81万元、34468.37万元、36554.05万元、42568.46万元。
公用支出分别为:93828.36万元、39957.71万元、47710.97万元、51455.79万元、56939.45万元。
2009年人员支出较大,主要是包含在职、离退休职工一次性住房货币化补贴11610.72万元;2009年公用支出较大,主要是含结转自筹基建支出61574.28万元。
综上分析,学校近五年总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是人员经费支出增加较大。
(三)校内津贴改革实施情况
2012年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后,学校启动校内津贴倍增计划,2013年正式实施,从实施效果看,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
从总量上,2012年校内津贴支出总额6419万元,2013年校内津贴支出总额12967万元(含2014年兑现2013年的20%部分,不含科研绩效奖励支出1004.76万元),达到了“党代会”确定的校内津贴“倍增计划”的目标值。
从结构看,体现了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原则,即中低收入群体津贴增长高于高收入群体增长比例。不同人群津贴增长情况如下:
1.校级管理人员年均增长79.56%;
2.处级管理人员年均增长83.20%;
3.科级及以下管理人员年均增长112.22%;
4.工勤人员年均增长123.37%;
5.专任教师及教辅人员中正高职人员年均增长82.73%;
6.专任教师及教辅人员中副高职人员平均增长100%;
7.专任教师及教辅人员中中级及以下人员年均增长126.44%。
(四)职工收入情况
2009—2013年学校在经费预算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在保运转、保发展的前提下,对改善教职工个人收入方面做了诸多努力。2013年学校支出6500多万元实施职工津贴“倍增计划”。今年,又支出6880万元兑现地方工资调整。离退休人员补贴也同步到位。离退休人员人均收入2009—2013年分别为38367元、39965元、44122元、45860元、48733元。如果考虑最近刚刚到位的地方性调资,2013年离退休人员人均收入为59484元。
三、基本建设投资与银行贷款情况
(一)基建投资情况
2009—2013年我校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8374万元,其中国拨10400万元、自筹7974万元,建成了文博楼、完成了体育馆收尾工程。目前我校在建的有机电土木楼(“成栋楼”)11847万元、14号学生公寓4486万元、15号学生公寓8258万元、食堂及学生活动中心4788万元。四个项目累计计划总投资29379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16500万元、学校自筹12879万元。2013年底完成投资11000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8000万元、学校自筹3000万元。2014年学校基本建设计划投资规模为12000万元,其中国拨8000万元、自筹5386万元。目前正在争取国家批准立项南区16、17号学生公寓,建筑面积58860平方米,建成后,基本缓解学生住宿、食堂就餐空间不足的压力。
(二)银行贷款情况
2000年以来,为加快学校发展,学校利用贷款融资来解决基本建设的资金困难。到2009年化债工作开始之前,学校银行贷款达到最高峰,贷款余额5.75亿元。
2009年国家高校化债工作开始,我校债务规模逐年下降,到2013年末,贷款余额为2.25亿元,与化债之初相比减少3.50亿元,其中学校自筹还贷1.56亿元、财政化债1.78亿元、化债奖励0.16亿元。2009—2013年累计贷款利息支出9459万元。
四、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长效机制补助经费专项情况
2009—2013年对本科教学在基本业务费投入10502万元的基础上,专项投入27335万元用于本科教学及基础设施。专项投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五年来我校共争取教育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22500万元,其中本科教学设备投入11394万元、房屋修缮和基础设施改造方面投入11106万元;二是五年来我校自筹经费安排教学专项3405万元,其中专业建设1925万元、重点课程建设1038万元、实践教学442万元;三是2012—2013年我校争取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项经费1430万元。
2009—2013年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累计投入9068万元。2013—2014年我校争取长效机制补助经费累计为800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4000万元、南校区集中供热1000万元、南校区基础设施建设3000万元。
五、2014年财务预算情况
2014年学校预算总收入110926万元,预算总支出119172万元,超预算支出8246万元。超支的主要原因:(1)黑龙江省工资结构调整(2013—2014年6880万);(2) 2014年基本建设自筹经费5386万,包括—14号学生公寓(全部自筹)2000万元,成栋楼自筹1050万元,15号学生公寓自筹790万元,食堂及大学生活动中心自筹160万元,体育馆等基建尾款600万元,穆家沟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786万元。
2014年预算收入中,教育经费拨款79604万元,占总收入71.76%;科研经费及科研事业收入14000万元,占总收入的 12.62%;学校事业收入13600万元,占总收入的12.26%;附属单位上缴1500万元,占总收入的1.36%;其他收入2222万元,占总收入的2.00%。
2014年学校支出总预算119172万元,其中事业支出106572万元、基本建设支出12600万元。在事业支出中,基本支出为87627万元,项目支出为18945万元。
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2947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4008万元,合计43482万元,占基本支出的49.62%;公用经费支出44145万元,占基本支出的50.37%,支出结构基本合理。
项目支出包括:(1)本科国家奖学金1716万元,硕、博国家助学金1282万元,硕、博学业奖学金497万元;(2)基本科研业务费1550万元;(3)改善基本办学条件10000万元;(4)高校发展长效补助经费3000万元;(5)本科教学工程900万元。
六、学校的财务形势分析及建议
(一)收入增长趋缓
1.财政拨款已近峰值。首先,拨款定额和基数难以再提高。经学校积极争取,在财政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很多特殊拨款因素(如高寒补贴、离退休调标、林场补助等)作为拨款基数基本固定下来,新的补助因素十分有限。其次,专项资金呈缩减之势。国家财政预算的改革方向是规范公共资金管理,清理归并各类专项资金,减少“跑部钱进”。第三,国家财力与教育财政形势约束。2012年我国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目标以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基本稳定,今后几年难以进行大幅增长。正如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去年直属高校财务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财政投入主渠道地位更加突出,但快速增长势头难以持续”。
2.学费住宿费增长空间有限。黑龙江的学费在全国较低,近年出现学费调整迹象。住宿费方面,启用南校区、改善学生宿舍条件后,学生住宿费可作适当调整。但学费是“老人老办法”,且学费增加必然导致学生资助支出增长,对学校收入和财务状况改善影响有限。
3.学校筹资能力不足。首先,我校科研收入较少,近年来始终维持在1亿元左右(这与“211”院校的地位极不相称)。尽管国家科技投入逐渐加大,但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较小,而且科研收入基本是自求平衡,对改善学校收支几乎没有直接意义。其次,产业、捐赠等收入比重小,增长慢。
(二)支出压力较大
学校支出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刚性增长的人员经费。近年来,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2013年启动校内津贴“倍增计划”。今年,即使学校财务出现赤字,收不抵支,也自筹资金率先落实地方工资调整,并将2013和2014两年的资金执行到位。由于津贴“倍增计划”和地方工资调整,学校今后每年将增加人员经费支出1亿多元。同时,学校正在启动热费、物业管理费由暗补改变明补等其他改革项目,这些都会拉动人员经费增长。
二是被动配套的自筹基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所有国家投资的基建项目学校至少要配套20%以上的自筹资金,而且14号学生公寓国家只立项,资金全部为学校自筹。还有诸如体育馆、文博楼虽已完工但尚有需要余款的项目,近年学校每年自筹基建5000万元左右,2015年预计将达8000多万元。
三是居高不下的运行经费。近年来,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大力压缩行政管理以及“三公经费”支出,但其他运行费用高位运行(当然,有压减空间)。近3年,我校水电暖费支出高达5000—7000万元;维修费支出(不含财政修购专项)500—1200万元;各类临时人员支出(不含后勤服务总公司)600—900万元。此外,学科建设、人才引进、教学业务等等,也对学校财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意见与建议
一是树立主人翁意识。东林是东林人的东林,学校财务状况与每个人利益休戚相关。因此,希望广大教职工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人人当家,个个理财,关注学校的办学成本,节约每一分钱。
二是理解和关心学校的财务状况。由于历史欠账、东北高寒地区办学等原因,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等严重不足,房屋建筑物老化渗漏,水电暖、消防设施等基础设施极为脆弱,校园环境、美化绿化极度缺乏“林大气质”,亟待提质。尽管学校财务面临诸多困难,但在民生方面,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请大家相信,今后在国家政策和学校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将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进一步改善职工待遇。当然,个人收入永无止境,各位代表作为东林的主人,也请大家理解学校的困难和苦衷,向全校教职工传递正能量。
三是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改革。学校的财力有赖于学校的办学实力,有赖于体制机制激发的活力。目前,学校极少数单位和个人还存在“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传统思维,“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意识,潜力潜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学校已多次讨论研究,将开展学校综合改革,重点是改革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进行人事薪酬、财务预算、后勤资产等一系列改革,激发每个单位的活力,调动每个人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的积极性,调动个人的学术或管理潜能,进而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这样,才能盘活学校人、财、物资源,达到财务为事业发展服务的最终目的,实现“活力—财力—实力—财力”的良性循环。
四是增强法制意识,坚守财务底线。近年来,全国高校出现了一系列经济违法违纪案件,既有学校不同层面的领导干部,也有知名的专家学者甚至院士,必须引起足够的警醒和重视。作为教育部委派的总会计师,也作为东林家族的一员,我有责任和义务提醒我们的干部和教师,特别是掌握了一定资源和权力的干部(包括经办人员),掌握了部分科研经费、学科建设经费,以及其他专项经费的教师们,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把握好政策的底线。
诚然,学校特别是财务部门,也将结合国家最新财经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内控体系,规范学校经济秩序和经济行为,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此,我真诚地恳请全校师生对我本人以及学校财务人员、财务工作予以监督,对财务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几年学校将面临严峻的财务形势,希望全体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理解和关心学校财务工作,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发展实践,居安思危,开源节流,努力建设好美丽东林,幸福东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