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第六届教代会
暨第十三次工代会文件之一
|
在东北林业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暨第十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杨传平
2014年11月7日
(审议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
东北林业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是在全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和巡视工作宝贵成果,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我校全体教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前,全校上下正在凝聚起实现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早日建成世界一流林业大学“东林梦”的强大动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我的报告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
第五届教代会、第十二次工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重大历史机遇期的五年,也是东北林业大学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成绩斐然的五年。五年来,在教育部党组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员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贯彻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学校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显著提高。
一、重点工作成效显著,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一是胜利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2012年12月召开了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科学总结了过去五年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客观分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与瓶颈,确定了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选举产生了坚强有力、和谐奋进的新一届党委领导集体,为我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东林师生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绘就了清晰的路线图。
二是成功举办60周年校庆活动。2012年7月8日,我校隆重召开了庆祝建校60周年大会,11000多名国内外来宾和校友参加了庆祝活动,社会各界给予极高评价和广泛赞誉。校庆活动的圆满成功,既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又在没有动用国拨事业经费的前提下募集到捐款和配比资金2400余万元,支持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三是积极拓展办学空间。2010年11月和2012年3月,教育部先后与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共建东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共同培养林业创新人才。成为部局、部省共建高校,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2011年,我校申报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高效利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获得教育部、财政部建设立项,东林正式跻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这是继进入“211工程”建设序列后学校办学层次的又一次新飞跃,将对相关学科全面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提升我校优势学科实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学科群产生深远影响。
五是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巡视整改工作。2013年7月,学校全面启动开展了教育实践活动,在历时7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校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聚焦“四风”问题,从严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达到了“干部改作风,党员受教育,师生得实惠”的预期目的。2013年5月,学校严肃认真地接受了教育部组织开展的领导班子巡视工作,巡视组对学校工作给予较高评价,围绕巡视组提出的6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目前正在掷地有声地进行整改落实。教育实践活动和巡视整改工作成效明显,受到教育部督导组、巡视组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教育事业稳中求进,开创东林崭新局面
第一,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进取。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我校顺利完成党委主要领导新老交替、行政领导班子换届、校内竞争上岗选拔副校长工作,增补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育部还为我校选派了总会计师和党委副书记,配齐配强了领导班子。校、处两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机构和干部职数进一步精简,干部队伍年轻化、精干化建设进一步加速。创先争优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扎实有力,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明显提高,先后涌现出黑龙江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省“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1名,省委高校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优秀共产党员4名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宣传思想工作坚强有力,“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统战理论研究成果荣获全国二等奖。文明创建工作获得高度认可,学校喜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学校还先后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省“十佳和谐校园”、全省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把维护政治稳定和校园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形成了维稳工作长效机制,校园秩序井然、安全稳定。
第二,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攀升。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启动考试方法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近3年,我校共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经费2330万元;拥有国家视频公开课4门,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25项;新增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深入,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改革了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了免试攻读研究生实施办法,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办了林学类“成栋实验班”,学校成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的唯一一所农林高校,也是黑龙江省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4年成为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学生学习风气浓厚,学习态度端正,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经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努力,本科招生规模稳定发展,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招生层次由三表招生、二表B招生逐渐实现了到2014年除黑龙江省以外全部一表招生。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稳定在90%以上,人才培养工作获得社会高度认可。
第三,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能力持续增强。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成为我国林业行业和我校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森林碳增汇理论与育种技术”与“后备耕地修复技术与盐碱逆境分子育种基础”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生物资源生态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黑龙江)”获批成立,填补了学校在这些领域的空白。主持“林木花卉转基因育种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填补了我校国家“863”项目层次的空白。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和黑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科研经费数量逐年攀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共232项,资助总额共计约1.2亿元。《林业研究》(英文版)被SCI收录,成为中国林业科学领域首个被SCI收录的期刊。我校牵头成立的“黑龙江省林下经济资源研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政策与对策研究”高层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科技先进工作集体、教育部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优秀团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研管理研究工作先进单位。
第四,师资队伍建设与人事管理扎实深入。学校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名师英才工程”,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5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实行体制外高端领军人才“协议年薪制”,从美国引进了1个学术团队、3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初步达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学科,凝聚一个团队”的效果。制定实施了青年骨干教师引进计划和出国研修计划,骨干教师出国研修人员同比增长69%。鼓励教师创造原创性、高层次成果,提升了教师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的自主性。顺利完成两轮岗位设置与聘用,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比例,逐步构建了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聘用制度。
第五,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卓有成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加强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圆满完成“211工程”三期建设。顺利通过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林业工程在一级学科中排名第一位。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成功申报新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实现我校该项目零的突破。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省重点学科群1个,省重点一级学科7个。成立研究生院,制定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培养机制、学位授予等综合改革。完善了研究生二级管理体系建设和收费及奖助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新增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名。
第六,对外交流与开放办学迈向新高。学校努力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成立了国际交流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37所高校以及研究机构新签、续签合作协议,互派师生留学、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野外生存拓展训练营”和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冰雪之情冬令营。”选派250余名学生赴海外交换学习。完成教育部聘请外籍专家重点项目65项,普通项目220项。邀请了500人次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和合作研究。派出618人次教师赴美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留学、访问、出席国际会议及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引进等工作。学校成为教育部批准的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5年来共获得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外专经费2800多万元。先后实施“111引智项目”、“海外名师”项目、“学校特色”项目等67项。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了战略伙伴合作协议。
第七,学生工作与文化育人成果丰硕。大学生思想教育效果显著。以“主题推进式”教育模式为平台载体,品牌特色和教育效果日益显现,2次获刘延东同志重要批示,2项成果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人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后涌现出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韩晴,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叶楠,全省大学生道德模范常文博、周功武,常年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启明星”学生社团等为代表的优秀学生个人和群体。多人次在“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林科大学生绿色创业大赛等活动中获得良好成绩。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果突出。奖助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热心校友、爱心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共同搭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帮扶平台。学生助学贷款还贷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费连续多年实现零欠缴,学校被评为全国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第八,公共服务体系与后勤保障优化升级。图书馆建设不断加强,馆藏图书资源进一步丰富,服务空间充分拓展。先后开通使用了SCIE、JCR-SCIE和ESI数据库,EI(工程索引)数据库,以及全球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极大地满足了教学科研需要和广大师生的个性化需求。“中国林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落户我校并成功申报为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开通了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东林分站。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见成效,“数字东林”、“智慧校园”建设步伐加快,2014年实现了“数字迎新”。启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加盟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共享平台。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森林博物馆开馆试运行,成为宣传和展示学校的重要窗口。两个实验林场自建场至今连续57年无森林火灾,发挥了重要的教学科研实践功能,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五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办学财力不断增强,国家拨款、科研经费以及社会筹资不断增强,有效地支撑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民生改善,我校在京外高校率先兑现了教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全额发放了黑龙江省“阳光工资”,实现了热费由暗补变明补。关于学校财务状况,本次“双代会”上还有专门的财务工作报告,我就不再赘言。
第九,校园基本建设与民生工程加快推进。积极推进南校区建设,成栋教学楼即将投入使用,14#、15#学生公寓及学生食堂和大学生活动中心已经基本竣工。科技园区建设按期有序推进,民生工程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学校先后开办了教工餐厅,增开了通勤车线路,启动了教职工住房改善工程。按照“提低、扩中、控高”的分配原则,落实了校内津贴倍增计划,教职工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正在清理明晰校内住宅产权,确保教职工充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每年开展了覆盖所有教工的身体健康检查,不断扩大体检的项目范围,做到了重大疾病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第十,内部治理与民主管理不断深化。修订了《东北林业大学章程》,做好学校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规定,落实好教代会职权。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作用,拓展延展民主渠道。在制定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调整津贴分配收入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前,召开各个层面的意见征求会反复征求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恢复了“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在校园网上公开了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的会议纪要,及时公开、及时更新教学质量报告、财务预算决算、招生录取政策、招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等党务、政务信息,使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施了较为全面彻底的公车改革。依规清理办公用房,仅党政机关就清理出办公用房1400多平方米。大幅精简会议活动,在师生中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务接待费和“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减少。果断妥善处理了家属区环境综合治理、校园围墙被违法拆毁、科技园区员工被不法分子蓄意伤害、凯旋广场挡光等突发事件,有效有力推进解决了威海校区建设遗留的经济纠纷,最大限度挽回学校的损失,维护了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反腐倡廉建设与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制定了《东北林业大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办法》,先后出台了《东北林业大学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八项规定>和< 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东北林业大学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和担当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巩固扩大巡视整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成果。成立了机关工作作风、教师师德师风、学生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深化廉政教育和廉政风险防控。我校获得全省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二等奖1项。学校被评为全省师德师风建设“双十佳”单位和全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通过校内审计、听取教职工意见、信访举报等方式,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工作。严肃查办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违法违纪行为。2013年至今,学校处理违规违纪处级班子2个、干部职工11人,其中给予3人党纪政纪处分。
在学校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学校其他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发展,协调推进。体育工作育人效果明显,学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继续教育迈入崭新发展空间,首次在校内开展了自考二学历教育,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函授站布局。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内审监督职能,积极防范学校经济风险,年均审减额1049.4万元,审减率8.5%,有效提高了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校属产业完成清产核资和企业改制任务,规范企业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校友会组织不断完善,服务校友工作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招投标、档案、武装等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5年学校取得的成绩,是教育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学校领导班子和谐奋进、团结拼搏的结果,更是全校上下戮力同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各位代表,向全校教职员工,向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东林发展的教育部党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以及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过去5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广大师生的期盼需求,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差距,保障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标志性重大科研成果储备不足,作为牵头单位的高层次科研奖励数量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解决国家和林业行业重大需求能力不足,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或人才支持还不够;战略领军人才短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匮乏,人才分布不均,不同学科师资力量差异较大;师生学习生活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美丽东林、和谐校园”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尚不符合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变以及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有待进一步深化等等。
上述这些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够科学,要害是质量不高,深层次上都是办学理念、体制机制上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客观分析,正视不足,找准对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改革的办法、务实的作风,不断加以改进和解决。
第二部分: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于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攻坚方向,也为我们这所行业院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改革的机遇大有作为,关系东林兴衰。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坚持走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规律性的认识,准确把握综合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和艰巨性,在法治轨道上步步为营地扎实推进各项举措,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深化“五项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决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我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现依据章程自主管理。我校已经修订了《东北林业大学章程(草案)》,待本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正式报请教育部核准实施。进一步规范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确定学术委员会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的地位,真正做到“学术的事,多听教授的”,防止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过度干预。积极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加快转变管理职能。探索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适度下移本科生和研究生管理重心,激发学院办学活力。
二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科学配置校内人、财、物等资源要素,提高办学效益。探索建立“理事会或董事会”,扩大决策民主,进一步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我校办学之中。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在规范、科学的基础上,改革财务管理模式和预算分配方式,释放学院办学活力。坚持并完善校情通报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实行校领导定期沟通机制和校内巡检制度。不断把机关工作作风、师德师风、学生学风建设引向深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能,改进服务态度。整合后勤服务资源,完善后勤及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厘清后勤甲乙双方关系,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购买后勤服务,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大力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通过物业管理改革,综合治理家属区。进一步深化校属企业改革,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校属企业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三是深化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保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只增不减,巩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落实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落实“阳光工程”,继续稳定本科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2015年将全部取消二表招生。坚定不移地推动并深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改革,推进学分制改革,逐步规划过渡到完全学分制。进一步整合专业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国内一流的本科专业。高水平建设“基地班”和“成栋班”。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围绕师德师风建设、课程质量与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完善建立学校、院(部)和基层教学组织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助课制、课堂教学准入制。推进基于课程的“学习中心”平台建设,提升课程数字化建设水平。围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的教学科研单位或学科试点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平台。健全研究生“二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严格规范研究生院与各培养单位的责权利关系。
四是深化人事与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分类管理、分类考核评价,实行精细化岗位分类管理,探索建立符合我校特点的新型教师职务制度。完善公开招聘制度,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流转退出机制,重点考核师德师风和教学基本素养,解决好教师队伍活力不足问题,彻底消除“人浮于事”现象。深化职员制度改革,探索不同类型职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合理控制确定管理岗位“双肩挑”人员比例,强化职业化导向,引导学校管理人员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制定实施《东北林业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5-2019)》暨东北林业大学师资队伍补充规划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加大引才审核力度,加强聘用合同管理,规范兼职取酬行为,切实做好引进人才服务和支撑工作。建立灵活多样、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团队薪酬制等分配形式,规范收入分配管理,重点向教学科研一线特别是教学一线倾斜,防止出现新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形成合理、和谐的校内收入分配关系。
五是深化科学研究体制改革。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重构现有科技计划体系并转变科技管理职能,到2017年逐步建立起具有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体制。全面改革各类科技项目、人才项目和科技奖励的评审办法,构建以科研诚信、学术风气、创新质量、学术研究及产业化贡献等为重点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技术转移推广、科学普及等科技产出在评价中的作用。以倡导创新质量与实际贡献导向为核心,在减少科技评价结果与利益分配过度关联的基础上,支持鼓励科研人员追求卓越,服务社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强化科研经费规范管理,加强经费的事中、事后审计监督工作,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防范违法违规行为,逐步构建符合我校科技工作实际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学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着力攻坚“两个优先推进”,凸显办学特色
一是优先推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在新设置学科专业时,要坚持增量优化,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瞄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瞄准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等,主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对现有学科专业格局,要坚持存量调整,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林业工程、林学和生态学学科,营造覆盖面广阔的学科群和有利于健康发展的学科环境。学校拟将林学、林业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列为第一层次建设学科,按照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逐项强化建设,突出优势,保持国家重点学科持续领先发展优势。确定生态学、生物学、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四个学科作为第二层次建设学科,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大各项投入,扶持培育省部级重点学科和具有发展前景的校级学科,通过高质量、有特色的周期性建设,巩固传统优势学科地位,培育新的重点学科生长点,为实现学科提档升级,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学科布局更加完善奠定基础。
二是优先推进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和团队,进一步提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高水平研究课题的实力和水平,力争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等科技项目上再有新突破。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好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完善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技术推广和承担横向课题,激励教师创造出更多的标志性成果。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工作。完成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申报工作,认可团队科技成果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依托黑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结合教育部特色项目,推进《林业研究》国际优秀期刊建设进程。运行好“林下经济资源研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行业和地方)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全方位实质上的支持和投入,促进学校人才创新意识、学科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水平的综合提升,提高中心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申报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三、精心打造“四项工程”,助推和谐校园建设
一是实施“美丽东林”工程。拥有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是师生开展工作,快乐学习生活的保障。我们要做好校园总体规划、基本建设规划、校园绿化规划与设计,使校园建设有章可循。按期交付使用成栋楼、14#、15#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及大学生活动中心。完成16#、17#学生公寓项目立项、设计和前期报建工作。五年内完成保证教学科研基本需要的基本建设任务。加快落实校园交通调控方案,实现外来车辆收费管理。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使林业大学实至名归。
二是实施“幸福东林”工程。民生问题关系人心向背。我们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为师生谋福祉的好事做实、实事做好。进一步调整校内津贴分配方案,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使教职工收入水平明显增加,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加快科技园区和教职工住宅项目建设,保证园区正常投入使用,争取让广大教职工按预定时间入住高档住宅小区,实现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一卡通。加大投入、继续办好教工餐厅,使大家放心用餐、满意用餐。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设施、增加购置医疗设备,在取得规划许可后,适当增扩校医院面积,不断增加教工健康检查科目,保证师生身心健康。
三是实施“文化东林”工程。校园文化是凝聚师生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我们要以建设具有森林景观特色的校园为目标,构建特色物质文化;以弘扬东林精神为目标,构建特色精神文化;以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为目标,构建特色制度文化;以促进师生员工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特色行为文化;以宣传生态文明教育为目标,构建特色生态文化;以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筑牢思想基础为目标,构建特色廉政文化。
四是实施“平安东林”工程。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我们要进一步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加强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控体系,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全面做好实验室安全、饮食安全、校内交通安全、校内人身安全和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强化校内舆情分析监控,坚决防范邪教,坚持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极端宗教思想的传播和渗透。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大学生资助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信息监控,保证信息安全并确保思想文化阵地的巩固。
各位代表,美好愿景在召唤我们砥砺奋进,宏伟蓝图在等待我们精画细描。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抢抓机遇、一往无前的勇气,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旺盛、昂扬向上的士气,努力把东林教育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现美丽的“东林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