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处、室、校直属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相关工作要求,现就做好2014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突出重点的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当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学校及各学院要继续以“保持就业率相对稳定,着力提高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工程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坚持“学校统筹安排、中心组织协调、学院具体负责”的就业工作格局。要努力提升服务意识及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维护和丰富校园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力度,重点关怀特殊毕业生群体,力争让每一位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
二、努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统计分析反馈体系
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为主旨,学校着力构建就业信息化工作平台,达到拓宽政策宣传渠道、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统计分析质量、完善各类反馈模式的目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以学校就业工作网络平台为主体,以第三方就业指导平台及网络公共媒体平台为辅助,逐步搭建系统的就业信息化工作平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各学院要利用好校就业信息网,并配合QQ、短信、飞信、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型传播手段发布就业相关信息;要积极通过“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相关行业网站,推进毕业生信息和行业、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共享,及时宣传、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网络招聘活动;要利用好网络视频面试室,为有需求的企业和毕业生参加网络视频招聘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各学院要全面掌握毕业生相关情况,开展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相关信息调查,并形成数据库存档;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此基础上要严谨科学的梳理分析数据,编辑发布《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及《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并反馈至相关部处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
三、继续完善以校园就业市场为主渠道的就业市场体系,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继续完善以校园就业市场为主渠道的就业市场体系,坚持“中心抓面,学院抓点”的基本原则,坚持“立足东三省、辐射至全国”的工作策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与各地人事局、人才中心、大型企业集团的联系,有规划性的开拓经济发达地区二三线城市的就业市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以一线城市、直辖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向四周开拓的工作模式,积极推动各学院依据自身专业特色到行业重点分布地区进行就业市场开拓,形成基本覆盖学院各专业的就业市场体系。
四、推进我校与重点企业合作,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构建战略性就业市场体系
探索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市场开拓相捆绑的就业市场体系建设模式。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积极推动各学院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构建战略性就业市场体系,积极探索推进“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的合作关系。以就业实习基地开拓促进就业市场建设,以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通过体系化建设保障我校以专场招聘会为主体的校园就业市场良性发展。
五、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培养,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多种指导模式
继续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逐步优化完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除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外,中心要整体协调各学院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多手段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例如通过大型讲座、专题讲座、职业生涯工作坊、就业指导咨询室、“一对一”咨询、毕业生典型就业事迹报告会、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方式。各学院要认真总结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及工作模式,相互学习交流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
六、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积极参与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相关部门和各学院要做好各类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解读及宣传工作,落实好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积极宣传组织毕业生参与“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计划”、“选调生计划”等基层项目。积极开展应征入伍政策宣传,广泛宣传大学生参军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考试升学等优惠政策,鼓励更多大学生应征入伍。
七、认真细致,重点帮扶,促进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
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完善“一对一”帮扶机制。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各学院要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数据库,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制订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女毕业生等就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求职路费补助等措施,力争帮助他们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要配合有关部门尽早将低保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到毕业生手中。
八、积极宣传,主动服务,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各学院要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措施和做法,做好各类招聘会的组织和管理,教育毕业生注意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证就业安全。要密切关注毕业生思想动态,尽早疏导因就业引发的心理问题,加强对特殊毕业生群体心理援助,化解潜在矛盾;制订毕业生离校工作预案,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愉快、顺利离校。